『清明上河圖』對我而言就像蔡琴"讀你"的歌詞一樣: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, .....
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(今河南開封) 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。全圖由右向左看, 從郊區逐步進入都市, 內容為三段:開首為京郊風光, 圖中虹橋上下車船往來, 行人來往摩肩接踵,交易忙碌。尾段城內外店舖林立, 街道縱橫, 人潮眾多, 熱鬧非凡。畫中五百多人物衣著不同, 神情各異, 作者筆墨章法巧妙, 佈局巧思, 讓觀者猶如身歷其中, 嘆為觀止啊!
國中時買了一套民國57年出版的清明上河圖郵票後, 就深深被畫的內容給吸引, 之後去故宮參觀時也是先去看此圖。我喜歡拿放大鏡一一看圖中小人物在做什麼, 想像他們之間的對話, 真是有趣極了!
沒想到在廿一世紀竟然有那麼厲害的團隊製作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, 從上海世博搬到台灣來展覽, 這場盛會我當然不能缺席! 但從8月初拿到門票後一直就擱在抽屜裡, 心中老想著哪天抽空去看吧, 卻沒想到時間真是飛逝, 一眨眼今天就是9月了! 這一驚非同小可, 因為再不把握時間去看就沒機會了, 因為展期只到9月4日。
心動不如馬上行動! 今天就趁著午休時間快速直奔圓山花博爭艷館, 還好跟我盤算的結果差不多, 中午大家都要吃飯, 應該可以避開人潮, 果不其然小排一下下就進入會場了。
一進展場大家都在看板前拍照留念, 這位小姐擺的POSE真好, 似乎說著歡迎來參與這盛會喔。
清明上河圖原作是宋代宮廷畫師張擇端繪製, 之後被歷代所模倣,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仇英版與乾隆年間的清院版。公司同事之前赴中國旅遊時也買了一卷清明上河圖, 不是複製品, 而是真的由畫匠臨摹出來的, 可見清明上河圖的魅力仍持續發燒著。
進入會場後兩邊分別擺放仇英版跟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圖。
接著是介紹清明上河圖街道的背景。我覺得很神奇的是專家竟能將當時的街道圖畫出來, 真是佩服到五體投地。
再來是簡單的導覽, 將圖內的幾個重點場景拉出來說明, 讓參觀者有更鮮明的印象。
為了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, 製作團隊在螢幕上投射千餘人物, 將人物的形態、衣著一一設定, 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。
來看此展覽的人似乎都有一顆童心, 在人物素描布幕前也不禁跟著擺出POSE拍照。
終於切進主題了, 哇! 好大的一個影幕! 六公尺高, 一百一十公尺長的大螢幕, 真是壯觀。
場景有白天跟晚上, 上圖是夜景, 燈火通明, 此圖是白天, 看到市民忙於趕集及做生意, 人群熙攘, 好不熱鬧。
剛開始進來展場時, 大會發了一份簡介, 為了讓展覽更具趣味性, 提出12個必看點, 讓參觀者更能樂在其中。像是:
汴河柳 - 宋人會使用汴河柳捆紮起來放置河堤裡, 以固定堤防。
漕船 - 漕船為運貨船隻, 裝設能調節角度的桅桿, 以穿過橋底。
虹橋 - 採用巨大木質製成拱形大橋, 因形狀如彩虹, 又以紅色顏料裝飾, 故命名為虹橋。
城門樓 - 城樓上有一面大鼓, 旁邊有打鼓人的鋪席與枕頭。這實在太細微了, 不仔細看還找不到。倒是大家在城門樓前討論的是日前新聞報導說大家來找碴, 有人進了城門卻不見其出來的畫面。
孫羊正店 - 在夜景時是畫中燈光最豪華的店面。白天跟夜景相對照, 夜晚的店家果然熱鬧許多。
其他還有很多有趣的景, 像圖中的人望著河面看什麼呢? 換成夜景時才知他們是在看放水燈。
會動的清明上河圖, 我覺得夜晚比白天更美麗。
接近展場出口用保麗龍蓋了一座"虹橋", 原來的橋只用兩組樑木由外而內交叉搭置起來, 因其形狀像彩虹, 故名為"虹橋"。
出了會場就是紀念品販賣部, 只要都跟清明上河圖沾上邊的, 都是熱賣商品!
拍了熱鬧的虹橋, 雖然技術不太成熟, 畫面有些晃動, 但耐心看下去會有意外驚喜! (有小孩追豬的畫面喔~)
這個是城門的夜景跟日景切換畫面, 也頗有趣的。
"會動的清明上河圖"在台北的展覽9月4日結束後, 將移師到台中高鐵站旁的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, 預計10月21日開始開放參觀, 中部的鄉親及錯過、路過的捧油別忘了去捧場哦!
看完展覽對清明上河圖還意猶未盡的看倌, 還可進入台灣故宮博物院的網站再回味回味。有清明上河圖情境區和面面觀, 提供三個版本的比較及小圖觀賞, 另按右上角 [Flash Version] 移動滑鼠圖就會捲動, 點下面的方框就會出現動畫短片喔。 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96/orientation/index4_1_ch.html